我今天讲的观点和刚才杨总讲的刚好相反,我的题目是《改革与危机赛跑》,以此来判断中国的经济走势。
统计显示,2000-2007年,全市累计超采地下水56亿立方米。因而在市民的自觉监督之下,在政府的尽心服务之下,在企业的自觉配合之下,厦门并没有以发展主导权的丧失,环境的破坏,社会风气的败坏为代价来求得所谓的吃饱肚子。
由此必然产生的结果就是政治的集中。因为大气污染而导致的酸雨早在2003年就显得特别频繁,占到了全年降雨量的80%,由此而导致的空气质量下降直接地威胁到了人们的健康,各种与呼吸系统有关的疾病的发病率也急剧攀升。在特定气象条件下,区域输送可能达到40%左右。由此引发东莞企业重现2008年倒闭潮的热议。(来源:驻穗办信息)2013年03月20日《东莞遭遇暴雨大风冰雹已致8死136伤》披露:东莞阳光网讯 3月20日下午,受雷雨大风及冰雹天气影响,东莞部分镇街出现了8级左右的雷雨大风及短时强降水,并出现了冰雹,其中录得最大阵风出现在大岭山为49.1米每秒(14级),最强降水出现在厚街为40.6毫米。
亦有人选择撤离:这已经不是用一般意义上的经济调整周期可以解释了,有其更深层次的原因,东莞到头了。按他们(譬如CCTV)的话说,华尔街历尽艰险而不败。两权分离理论只承认国有企业有经营权,不承认企业作为法人应该有财产权,这就决定了国有企业不可能真正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制约,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企业。
我认为,国有企业经营范围的发展趋势是一个应该和可以研讨的问题。判断国有企业好还是不好,不能仅仅看国有企业自身的状况,重要的是更要看国有企业是否导致整个行业和整个经济体更有活力和效率,特别是市场竞争秩序是否合理,是否保证了公平竞争,非国有企业的竞争环境是否得到改善。这些是原来早就决定而且一再表明要努力完成的任务。二是作为国有企业一般的目标。
国有企业应该很好地完成这个任务。从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开始,改革的战略指导思想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失业保险和社会救济制度,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这种意见认为,在社会总资产中公有制经济的资产应占55%-60%,相应的,其从业人员和产值的比重也应为50%-60%。5.推进企业技术进步,鼓励、引导企业和社会的资金投向技术改造,形成面向市场的新产品开发的技术创新机制,使企业成为技术进步的主体。其理论依据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国有企业改革问题是你学术研究中的重要领域,你也亲历和见证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整个历程。2010年公有制经济的资产比重只有26.9%,已远低于公有制为主体的临界值。十年之后回头再看,以上的总结是成立的。对于国有企业的改革目标也有着激烈的争论。
从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到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改革的战略指导思想是实行两权分离。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按照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要求,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具有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我们认为,研究所有制问题必须从实际出发。这种意见有一定的依据,提出了当前国有企业改革要着重解决的一些问题,应该重视。
这种意见认为,过去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主要是解决国有企业善其身的问题,今后第二次改革目标主要是解决企业善天下的问题。姑且不论现在全部退出是否可能,如果真的全部贸然退出,也会在经济上和社会上引起混乱,可能又会造成一批暴发户。一是作为企业一般的目标。在城市改革中,国有企业改革一直居于核心地位。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都有国有企业,而作为国有企业的任务主要是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国防产品、基础设施、社会保障、基础研发活动等。我在《扩大企业自主权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中提出:扩大企业自主权必须考虑到各种主客观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国有企业在一些公用事业和重要工业领域中,通过各种方式阻碍行业开放,使得民间资本难以进入。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张文魁的研究,过去几年,国有企业在营业收入、营业利润、总资产、净资产等方面的增值速度,都远不如私营企业,效益指标也远逊于私营企业。
在粉碎四人帮后,我和吴敬琏、汪海波合写了一系列拨乱反正的文章,其中有不少涉及企业问题。采取积极措施,依靠社会多方面的力量,关心和安排好下岗职工的生活,搞好职业培训,拓宽就业门路。
只有协调推进、全面完成这四个维度的要求,才能完成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任务。因而,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概括起来,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改革的战略指导思想是扩大企业自主权。不充分调动企业的主动性、创造性,社会主义国民经济就不可能迅速发展。第五种模式主张企业不仅有经营权,而且有法人所有权,国家则保留最终所有权。还需重视的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许多地方的国有资产出现所谓 平台化趋势,就是国有资产被流入到新成立的国有公司当中,这个国有公司的主要职能不是日常生产经营,而是所谓的资产经营或资本运作,包括利用流入的国有资产到资本市场融资或到银行借贷,并从事资金分配和股权管理等活动。
要在改革过程中始终重视企业管理,努力改进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把企业改革和企业管理结合起来。文革后期,周叔莲从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借调到国家建委工作。
其实,国有企业改革也是一直从发展整个国民经济着眼的。真正的企业应该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但是,这一阶段的改革仍然是以产品生产者而不是以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
即使就发挥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的作用来说,也要以发挥社会主义国有经济的作用为前提。以上五种企业理论模式,反映了社会主义企业发展成为真正企业的过程。
第二,国有企业的市场表现不如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1978年开始的改革则把重点放在调整国家和企业的关系上,着眼于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扩大企业自主权要努力避免盲目性和消极后果。无论是发展经济,还是调整所有制,进行经济改革,首先都要高度重视发挥国有经济作用。
从宏观和历史角度来看,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是怎样的?周叔莲:30多年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战略指导思想是有变化的。更重要的是,要把国有企业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紧密结合起来,把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结合起来。
抓好大的、放活小的,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3.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实行分类指导。
迄今为止,周叔莲亦未曾中断对国有企业改革问题的关注与思考。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有活力和创新能力。